本文转自:拂晓报天弘配资
时光飞逝,2025年的暑假已近尾声,“神兽”归笼的日子就要到了。每到这段时期,一些孩子就会出现情绪低落、身体不适等问题,很多家长也会担心孩子开学后能否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何才能快速调整身心为新学期积蓄能量?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宿州市拾光心理辅导工作室创办人孙恩常,请他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给大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在临近开学的这个阶段,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甚至拒学的状况,想要缓解孩子情绪,关键在于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孙恩常说,建议家长多陪孩子阅读、运动、出去散步、陪孩子聊聊天等,还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树立自信。具体来说,可以从调整作息、制订计划、管理情绪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孩子接纳变化、主动适应。
首先,父母要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从假期里的晚睡晚起逐渐过渡到和学校的作息时间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扮演好引导者、示范者的角色,做到态度温和且坚定。至少提前一周,按上学时间准备一日三餐,让孩子按照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起居,调整生物钟,以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与此同时,与孩子商量后天弘配资,安排一个合理的娱乐时间表,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上网、出去玩的时间。
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做计划、定目标,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计划、目标一定要具体,让孩子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且,目标不能设得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的话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太低又没有挑战性,最好是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状态。如果暑假之初做了假期计划表,还可以对照计划查看哪些事项已经完成,哪些还未完成。总结回顾上学期的知识,巩固基础,补好短板,浏览新学期的教材,适当预习,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陪孩子购买和准备学习用具,增加开学仪式感,让孩子在“新”的期待中增添学习兴趣。在此期间,家长们还要注意对孩子的假期作业进行管理引导,保证孩子开学后不掉队。可以主动与孩子谈谈心,一起复盘假期生活,分享这个假期的收获或遗憾。
最后,孙恩常还给孩子和家长们提前准备了应对开学焦虑的“心理急救包”。他建议家长先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因为家长的情绪很有可能会通过“情绪感染”传递给孩子。如果家长出现了焦虑紧张的情况,可以通过瑜伽、阅读等方式缓解自身压力,保持家庭氛围和谐稳定。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们要尽量减少“催促式语言”,改为启发式提问:“你觉得今天先完成哪科作业更合适?”还要警惕“补偿心理”,避免因假期陪伴不足,而通过购买电子产品、允许孩子打游戏等方式补偿,打乱孩子的原有生活节奏。
对于出现情绪波动的孩子,孙恩常给出建议: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并科学化解压力。面对开学,出现焦虑、抗拒甚至躯体化反应(如头痛、失眠)等状况,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情绪一旦被看见,就会缓解很多,可以尝试用情绪命名法来描述自身感受如“紧张得像考试前”,让自己理性看待情绪,还可以运用放松训练的方法来快速缓解焦虑情绪,如尝试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构认知,打破消极思维。心理学中的“ABC理论”指出,情绪(C)并非直接由事件(A)引起,而是源于认知(B)。如果认为作业太多肯定写不完,就会让我们的焦虑情绪加剧。可以用积极重构的方式来提升行动力,如:每天完成3页,一周就能搞定;学会给自己建立一个“心理资源库”。可以主动寻求社交上的支持,与同学组建学习小组,定期交流心得;也可以拓展求助渠道,保存学校心理老师电话、心理援助热线,与同学相互鼓励主动求助,多与家人沟通,必要时还可以找心理专家进行心理辅导。
“我想对孩子们说:暑假的快乐已存进成长银行。希望你们能够把假期的休整转化为新学期的能量,在2025年的秋阳里快乐起航!”孙恩常说。
■ 本报记者 王云 天弘配资
配先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