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股牛网,浙江省宁波市总工会职工悦读志愿服务大队再次斩获全国荣誉,入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而在2023年,宁波市总工会“宁波工惠悦读读书会”也曾获评全国工会职工书屋“优秀职工读书组织”,该读书会正是由职工悦读志愿服务大队组织的。
时隔两年,再获殊荣。这个“含书量”爆棚的志愿组织,究竟为何二次成为全国典范?它的成立、发展和壮大历程,有哪些可借鉴之处?它的存在,又对宁波“书香城市”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
读书圈子:从“几个人”到“一群人”
作为“书香城市”建设的先行城市之一,宁波的文化基因中历来潜藏着“书”这一精神图腾。宁波人对“读好书”的渴望,就如同一堆干柴,只需一颗火星,便能燃起熊熊火焰。
宁波市总工会职工悦读志愿服务大队(以下简称:服务大队)便是这颗关键的火星。
数据显示,服务大队自2020年成立后,仅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飞速成长壮大,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超5万小时,服务企业5000余家,服务职工10万多名。
队长童鸿杰怎么也没想到,最初他和几个书友组成的一个小圈子,竟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一百余名领读人、辐射全市职工的大型组织。
是什么促成了这场“星火燎原”?童鸿杰认为,多种因素是催化剂。
——“好读书”的优良传统。宁波自古便是书香之邦,2020年颁布了《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将全民阅读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并推动了阅读设施建设、活动组织和资金投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15分钟阅读圈”。
——宁波工会的全力支持。宁波市总工会高度重视职工阅读,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送书进企”,还将名家讲座、读书沙龙、“悦读漂流”等活动引入企业,自2021年起已累计投入500余万元,直接惠及全市1100余家企业,并带动区(县、市)各级工会形成“悦读矩阵”。
——服务大队的引领带动。童鸿杰曾多次参与读书调研活动,他发现宁波有三类职工:一是愿意读书,却缺少书友的;二是自己没空读书,却希望孩子读书的;三是读书意向摇摆不定的。“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努力把他们拉进读书圈子,形成全民共读的良好氛围。”童鸿杰说。
“同读一本书”活动,正是服务大队的特色做法之一,它打破了人与书、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一活动包含了赠书、读书、写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等环节,让读书成为了一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美事。
“工惠悦读”读书会的“铁粉”金荣华股牛网,过去对阅读有天生的抗拒感,“厚厚的书和密密麻麻的文字总让我望而却步。”自从2020年收到宁波工会赠的第一本书《柔石精品选》后,在读书会志愿者的鼓励下,慢慢从“被动阅读”变成了“主动阅读”,到现在已经读了100多本书,还多次获评“工惠悦读”优秀书友。
因为住在余姚,金荣华参加读书活动很不方便,每次来回都要开车近3个小时,但他仍乐此不疲,还会主动捎上同住余姚的书友一起去。“最珍贵的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书而结缘的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他说。
服务阵地:从“满天星”到“一张网”
职工书屋是宁波职工阅读的主要阵地。
在宁波,已形成以五一广场悦读馆为龙头、12家区域职工活动中心为支柱、乡镇级以上职工书屋为网络的“1+12+N”职工阅读阵地联盟,累计建成全国级职工书屋102家,省级职工书屋774家,市级职工书屋1081家,如同“满天星”一般散落在全市各地。
建立阵地不是目的,让阵地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服务大队将“线下活动”和“线上平台”作为经纬线,编织出一张全市域、全天候的“阅读网”,让打卡、互动、交流、分享成为各地书友的日常。
线下活动,由志愿者负责策划、宣传、发动、执行。
志愿者核心团队负责策划活动,除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家举办读书讲座、读书沙龙外,还会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悦读观影、职工换书大会、职工亲子读书、职工悦读马拉松等活动,让书友们获得更丰富的读书体验。
其余志愿者则根据工作地点的不同,划分为18个小组,覆盖全市所有的县市区,服务2000多家职工书屋和百家“悦读漂流”基地。在活动预热阶段,他们是宣传员、引导员,挖掘各地潜在书友,并将他们引流至各类读书活动中;在活动开展阶段,他们又化身为主持人、签到员、领读人、秩序维持员等,确保活动顺利举行。
不仅如此,还有志愿者积极牵线搭桥,主动链接当地资源,与服务大队共办读书活动。今年6月8日,服务大队与北仑大碶街道横河工业社区联合发起了一场职工亲子读书沙龙,30余名产业工人和书友携子女共读宁波作家梅瑜的儿童文学作品——《南塘老街》。孩子们不仅见到了作家本人,聆听了其创作经历,还通过实地参观,触摸了老街旧时光里的温暖印迹。
线上活动,则依托“工惠悦读”线上平台、“悦读让生活更美好”微信公众号、“工惠悦读”视频号等开展。
“工惠悦读”线上平台,主要发布同读消息、赠书通知等信息,以及用于阅读打卡、积分换书等。此外,该平台还链接了全国总工会的电子职工书屋,为职工提供免费阅读资源。目前,“工惠悦读”已吸引7.4万名职工注册加入,累计打卡笔迹426万条。
“悦读让生活更美好”公众号和“工惠悦读”视频号,前者用来发表职工读后感,已累计发表1500余篇,后者用来发布职工读书视频,累计观看量超过67万次。这两个号,是服务大队自主开通的,已成为“甬工惠”矩阵的网红阵地。童鸿杰说,职工阅读也需要一个展现的舞台,每一个读书者都值得被看见。
线下活动,跨越地域隔阂;线上平台,打破时间局限。服务大队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志愿者团队的协调组织,使“满天星”般的服务阵地活跃起来,进化成同频共振的全市职工悦读“一张网”。
书香城市:从“造氛围”到“建生态”
宁波是制造业大市,各类民营企业众多。宁波建设“书香城市”,职工阅读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何将职工阅读“扩面”“提质”,让职工成为“全民阅读”的主力军,是服务大队乃至宁波工会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童鸿杰曾多次随市总工会到慈溪、余姚、象山等地开展职工书屋建设调研。调研发现,参与读书的一线职工和青年职工较少。究其原因,有个人喜好的问题,有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有读书的氛围问题等。
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策略。
对读书不感兴趣的职工,需要“领读人”引进圈子。服务大队志愿者、产业工人陈利娟的“潮甬领读”项目,就是在工厂车间里发展起来的。很多工人愿意跟着陈利娟一起读书,一方面是因为她有着和他们相似的过去——当过缝纫女工、做过物业管理、开过菜鸟驿站,一路为生计奔波;另一方面是因为她靠着读书和写作,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在书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重视孩子读书、自己不读书的职工,需要丰富活动形式。服务大队响应市委宣传部“我陪孩子读经典”部署,积极参与到市总工会“百企千匠万家读经典”活动中,邀请职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合适的书籍共同诵读经典选段,以短视频形式展现在“工惠悦读”视频号上。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共发布亲子共读视频170余期,点击量达10余万次。
对读书摇摆不定的职工,需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服务大队志愿者、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读书协会会长伏慧玲借鉴了“工惠悦读”的活动内容和模式,建立了企业内部小型的读书会,不仅会定期开展亲子共读、征文比赛、百字书评等活动,还通过微信群将兰州、上海两家子公司的员工也引入读书协会,线上参与读书活动,共享读书氛围。
“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职工能够真正爱上读书、享受读书,从活动‘推着读’变成自己‘主动读’。”宁波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这就要求我们从“造氛围”转向“建生态”,让读书圈子能够自动运转,日积月累下,职工读书就会成为自觉。
规律性活动,形成读书“记忆点”。目前,宁波市总工会已经连续6年举办职工读书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全市职工“同读一本书”“悦读漂流”等系列活动,每年举办线下线上读书沙龙超100场。“参加活动多了,读书也就成习惯了。”书友陈小如说,即使在工作最忙的时候,她也要见缝插针地读几行书。
积分换书,形成读书激励机制。“工惠悦读”网上平台设置了“读书打卡”模块,书友们进行读书打卡,便能兑换积分,等积分攒到一定数量,可兑换“免费赠书”“文创产品”等福利。这一激励机制效果显著:在平台上,不乏深夜10点、11点的打卡内容。“一些职工下班再晚,也会记得来打卡。”童鸿杰对此深感欣慰。
阅读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股牛网,只要在路上,总会有收获。(文/陈松 图/童鸿杰)
配先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